前言
正文
水液在正常经脉中代谢的情况
水液进入胃里,变化成精气,上行输送到脾;脾散布精气,然后让精气继续上行到肺;肺具有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的作用,通过这种作用,肺最终把水液向下输送到膀胱。
这样,气化水行,散步在周身皮毛中,流行再五脏经脉里,符合于四时五脏阴阳动静的变化,就是经脉正常的现象。
①我们从外界获取的水液,先是输送到脾,然后输送到肺。再通过肺把水液遍布全身。最后身体的代谢水液在膀胱聚集,形成原尿。
阳脉出现病变的表现和治疗
太阳经脉独盛,出现喘息、虚气上逆等症状,说明阴虚阳盛。表里的经脉都应该使用泻法治疗。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使用泻法。
阳明经独盛,说明太阴不足,阳邪一直扎营在阳明经,应该用泻阳补阴的方法治疗。泻阳明经的陷谷穴,补太阴经的太白穴。(www.hedaoshe.com)
少阳经脉独盛,说明气血上逆,阳脉前的少阳脉会突然盛大,应取足少阳经临泣穴治疗。
①少阳最小,阳明老二,太阳最大。
②太阳脉盛就是用泻法,阳明要泻阳补阴,少阳就平复少阳气机。
阴脉出现病变的表现和治疗
太阴经脉搏动有力,就要认真诊察是否有真脏脉出现,如果五脏脉气很少,胃气不能平和,就说明是足太阴脾过于亢盛所造成的,治疗时应该补阳泻阴,补足阳明经的陷谷穴,泻足太阴经的太白穴。
少阴经脉独盛,这是少阴热厥,虚阳越于上,心肝脾肺的脉气争夺扩展的缘故。四脏之脉失去了协调,是因为肾出了问题,应该治疗肾对应的经络。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穴、络穴飞扬穴,补足少阴经的经穴复溜穴、络穴大钟穴。
厥阴脉搏动有力,是厥阴经脉所主,会出现真气虚弱、心酸痛、厥气留止与正气相搏、经常自汗等症状,这时应调节饮食,在配以药物治疗,并用针刺法取足厥阴经的太冲穴,泻除病邪。
①太阴老大,少阴老二,厥阴老三
把脉时阳脉的感觉
黄帝问:太阳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?
岐伯说:太阳脉好像三阳之气一样浮盛在外,所以脉浮。
黄帝问:少阳脉象是什么样的?
岐伯说:少阳经好像一阳初生,滑利而不充实。
黄帝问:阳明经的脉象是什么样的?
岐伯说:阳明经的脉象盛大而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