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论述了五脏热病的症状及其治疗。
正文
肝热病
肝脏感受热病时,会出现小便色黄、腹部疼痛、喜好卧床、身体发热的症状。
当热邪侵入肝脏与正气相搏时,会出现惊恐不安、精神狂妄、语言粗鲁、胁部胀满疼痛、手足燥扰不宁、不得安稳卧息的症状。
到庚辛日时,会因金克木而加重病情,到了甲乙日,木旺,就会发汗不止。如果邪气过盛,肝脏受损,病势会加重,将在庚辛日死亡。
治疗时,应针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。
假如肝气上逆,会出现头痛眩晕的症状,这是热邪循着肝脉上逆至头部所造成的。
心热病
心脏感受热病时,先感觉心中不快,几天以后开始出现发热症状。
当热邪进入心脏与正气相争时,就会出现突然心痛、烦闷、作呕、头疼、面红、无汗的症状;
到壬癸日时,会因水克火而加重病情,到了丙丁日,火旺,就会发汗不止。如果邪气过盛,心脏受损,病情会加重,将在壬癸日死亡。
治疗时,应针刺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。
脾热病
脾脏感受热病时,先出现头重、脸颊痛、心烦、额头发青、想呕吐和身体发热的症状。
当热邪进入脾脏与正气相争时,会导致腰部疼痛、不能弯腰、腹部胀满而泄泻、两颌部疼痛。
到甲乙日时,会因木克土而加重病情,到了戊己日,土旺时,就会发汗不止。如果邪气过盛,脾脏受损,病势会加重,将在甲乙日死亡。
治疗时,应针刺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。
肺热病
肺脏感受热病时,先出现体表淅然寒冷、毫毛直立、害怕风寒、舌发黄、全身发热的症状。
当热邪进入肺脏与正气相争时,会导致气喘、咳嗽、胸背疼痛、不能长呼吸、头痛严重、出汗、怕冷。
到丙丁日时,会因火克金而加重病情,到庚辛日,金旺时,就会发汗不止。如果邪气过盛,损伤肺脏,病势会加重,将在丙丁日死亡。
治疗时,应针刺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,放出大豆粒般大小的血后,热邪即可退去,经脉调和,疾病痊愈。
肾热病
肾脏感受热病时,先发觉腰部疼痛、小腿发酸、口渴难忍、频繁喝水、全身发热。
当热邪到达肾脏与正气相争时,会出现颈部疼痛、勉强挺直、小腿寒凉酸痛、足心发热、不愿说话的症状,假如肾气上冲,会颈部疼痛、头晕而摇摆不停。(www.hedaoshe.com)
在戊己日时,会因为土克水而使病情加重,到壬癸日,水旺,就会出汗不止,如果邪气过盛,损伤肾脏,病势会更加严重,将在戊己日死亡。
治疗时,可针刺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。
为什么热病在五脏本命日,会出大汗不止?
以上所述的各脏器大汗出,是因为到了各脏器旺之日,正气盛,邪气衰,所以大汗出,热邪消退,疾病痊愈。
病情比较轻时,还未发作前,脸部颜色变化
肝脏感受热病时,左侧脸先出现红色。
心脏感受热病时,额头先出现红色。
脾脏感受热病时,鼻子先出现红色。
肺脏感受热病时,右侧脸颊先出现红色。
肾脏感受热病时,颌部最先出现红色。
虽然疾病尚未发作,但面部已经出现红色的,就要立即进行针刺治疗,这就叫做“治未病”。
热病治疗不当的状况
热病只在五脏色部所在的地方出现红色,而没有出现其他症状的,病情较轻,如果尽早治疗,到了该脏器当旺之日,就会痊愈。
如果治疗方法不当,应该泻的反用补,应该补的反用泻,就会耽搁治病时间,这样要经过三个当旺之日,才能痊愈。
如果继续错误治疗,就会使病情恶化,甚至会造成死亡。
热病痊愈时的状态
总而言之,各脏所患的热病,如及时正确治疗,在其当旺之日,就能够出汗而愈。
治疗热病时配合的环境
治疗热病,应该喝清凉饮料,以解除内里之热,然后再施针刺,而且要让病人穿得少一点,在阴凉处居住,以解除外表之热,表里之热都消退后,身体凉爽,疾病就会痊愈。
总结
中医把自然界中的致病源分解成了6大类,分别是风、火、暑、寒、燥、湿。其中热病就是“火”。
疾病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的邪气,而是多种邪气的混合,比如风+火=风热,风+湿=风湿,风+寒=风寒。
热病会伤阴,也就是人体的津液,包括唾液、血液、组织液等。所以得了热病一定要注意补充体液。
热病属于阳邪,所以会往人体上半身走,表现往往是头部不舒服。
热病分为内生和外感,外感就是自然界热邪入侵,内生就是饮食或者七情引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