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正文
热病的不同表现,对应不同的经脉和针刺方法
热病先表现为胸膛至胁下疼痛、手足扰动不宁的,说明病邪在足少阳经,应该针刺足少阳经,病情严重的就用“五十九刺”之法。
热病先表现为手臂疼痛的,说明病邪在上部而发于阳表,应针刺手阳明、太阴二经的穴位,大汗出,即可退热。
病最先发生在头部的,是太阳之病,应刺足太阳经颈部的穴位,大汗出,即可退热。
热病开始于足胫部的,是病发于阳表而始于下部,应刺足阳明经的穴位,大汗出,即可退热。
热病最先表现为身体沉重、骨节疼痛、耳聋、困乏嗜睡的,是少阴有了热病,应刺足少阴经的穴位,病情严重的则用“五十九刺”之法。
热病先表现为头晕目眩,后发热、胸胁胀满的,是少阳有了疾病,并已传至少阴,应刺足少阴和足少阳二经。
通过颧骨判断少阳经和太阳经的热病,同时告诉阴阳两感后的死证原因
少阳经脉感受疾病时,如果红色出现在颧骨上,就是热病。如果颜色不沉暗,表明病情比较轻,在其当旺之日,可发汗使疾病痊愈。但如果同时又出现厥阴经的脉象,就是木盛水衰,不超过三天就会死亡。因为热病已内连于肾。
太阳经脉感受疾病时,如果红色出现在面颊的前方,就是热病。如果颜色还不算沉暗,则表明疾病轻浅,在其当旺之日,可发汗使疾病痊愈。但如果同时又出现少阴经的脉象,就是母胜其子的死证,不超过三天就会死。
不同热病治疗时,取对应穴位的位置
颈部第三椎以下凹陷处的中央部位是大椎穴,从这里向下就是脊椎的开始。
第三脊椎下面,主治胸中的热病。
第四脊椎下面,主治膈中的热病。
第五脊椎下面,主治肝脏热病。
第六脊椎下面,主治脾脏热病。
第七脊椎下面,主治肾脏热病。
治疗热病,要在上部取穴,泻除阳邪,然后再取穴于下,以补阴气,下部在尾骶骨处取穴。(www.hedaoshe.com)
通过面色观察,就能确定得病部位
观察面色,就能推测腹部的疾病。
如果面颊的红色从下向上一直达到颧骨,就是“大瘕泄”病。
如果红色自颊下一直达到颊车部,就是腹部胀满。
红色出现在颧骨后侧,就是胁痛之病。
凡红色出现在脸颊上,表明膈有疾病。
总结
- 颧骨,如下图:
为什么热病好的时候会伴游大汉?因为热病属于阳邪,通过排汗的方式能把身体阳邪排除,这就和夏天人流汗一个道理。
“木盛水衰”是什么意思?中医把人体分为五种功能,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。这五种功能完美形成一个闭环,相生相克。木指代肝,水指代肾,“木盛水衰”指代肝阳邪过剩,而肾阴津衰弱。
“母胜其子”是什么意思?我们说过人体五脏相生相克,其中相生就是濡养的意思,相当于母亲给孩子喂奶。比如木生火,木代表肝,火代表心,所以肝是心的母亲,心是肝的儿子。“母胜其子”就是母亲过于强大,儿子承受不了,相当于母亲给孩子喂了10公斤奶,然后把孩子撑死。
“大瘕泄”是什么病?就是痢疾,西方专业名词是————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