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种不同病症的厥症
黄帝问:有的厥症使人腹部胀满;有的厥症使人突然不省人事,半天或长达一天后人才会醒过来。这是为什么?
岐伯回答说:人体阴气偏盛于上,则下部气虚,下部气虚则水谷不化,便会导致腹部胀满;人体阳气偏盛于上,如果下部之气也聚结于上,那么人体就会气机异常而逆乱,气机逆乱就会使阳气也逆乱,阳气一旦逆乱,人就会不省人事。
气血是人生存的根本, 气从血中孵化出来, 同时推送血的运行, 气血是不可分割的. 气顺畅并充实, 则不会得病, 某个部位气不足, 则该部位功能下降, 所以下部气虚会水谷不化. 某个部位气乱, 则该部位也会混乱, 所以上不气机混乱, 会导致人不省人事.
六经厥症的病状
黄帝说:讲得好!我想听听六经厥症的病状。
岐伯说:太阳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头部肿胀发重,无法行走,病发时眼花跌倒。
阳明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疯癫,狂走呼叫,腹部胀满无法安卧,面部赤热,神志不清,产生幻觉,胡言乱语。
少阳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突然耳聋,面颊肿而发热,两胁作痛,小腿无法活动。
太阴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腹部胀满,大便不畅,无食欲,食则呕吐,无法安卧。
少阴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口干,小便呈赤色,腹满,心痛。
厥阴经厥症的病状是,病人少腹肿痛,腹满,大小便不畅,睡觉喜欢蜷腿,前阴萎缩而肿,小腿内侧发热。(www.hedaoshe.com)
足6经厥症的治疗方法
这些厥症的治疗原则是:实证用泻法,虚证用补法,本经生病与他经虚实证无关的,从本经取穴治疗。
足太阴经厥逆,小腿拘挛,心痛牵引腹部,医者应从主病之经的腧穴着手治疗。
足少阴经厥逆,腹部虚满,呕逆,下泄清水,医者当治主病之经。
足厥阴经厥逆,筋挛,腰痛,腹部虚胀,小便不通,胡言乱语,医者当治主病之经。
倘若太阴、少阴、厥阴三经一起厥逆,大小便不通且手足发寒,三天后必将死亡。
足太阳经厥逆,昏倒,吐血,且鼻常流血,医者应从主病之经的腧穴着手治疗。
足少阳经厥逆,关节不灵活,因关节不利而导致腰部难以动弹和颈项无法转动,此病若兼发肠痈则是无法医治的危症,而患此病之人一旦发惊就会死亡。
足阳明经厥逆,喘促咳嗽,身热,易惊恐,鼻流血,呕血。
手6经厥症的治疗方法
手太阴经厥逆,胸腹虚满,咳嗽,常呕吐痰液,医者应从主病之经的腧穴着手治疗。
手厥阴和手少阴经厥逆,心痛牵连咽喉,身发热,此为不可医治的死症。
手太阳经厥逆,耳聋,流泪,颈项无法转动,腰部僵直而无法俯仰,医者应从主病之经的腧穴着手治疗。
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厥逆,发为喉痹,咽肿,颈项僵直,医者应从主病之经的腧穴着手治疗。